01 观念设计师 丁伟
蹭课时,遇见工业设计
有个著名的艺术家曾讲过,一生最幸福的事,就是追寻十三四岁的梦想。我从十三四岁开始画油画。这是我观察世界,表达自己的方式。上了高中,我去了北京,白天在中央工艺美院上绘画补习班,晚上住地下室。有一次,听到一个青年教师慷慨激昂地讲课。我们溜进教室蹭课,听他讲什么是设计?设计如何融入生活,改变产业?作为设计师如何思考问题……
我一下子被吸引了,就开始研究工业设计。那个年代,工业设计还不受关注,但设计的思维方法和格局是非常吸引人的。我从绘画转向设计。后来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美院,成为了柳冠中老师的学生。
丁伟油画作品
人生的6个角色
设计师、大学老师、社会设计推动者、策展人、业余作家,网站创办人…这是我的6个角色。
通常是三到五年专注一件事。在不同时间段,扮演好不同角色。我曾做过一个品牌叫漫生快活。在上海周边做窑,专门烧制陶瓷,研究传统工艺。每到周末,和工人炼泥拉胚,烧产品。从几十度到一千三百度,观察着瓷器的变化。温度控制得好,釉里红颜色就漂亮,温度太高,颜色会飘掉,低一点,就发暗。
丁伟瓷器作品
瓷器的不确定性非常有意思,和做设计一样。设计师的情感变化,投射在其中,产品就会有不同的状态。这是我和自然、传统工艺对话的过程,非常有意义。
什么是观念设计师
从内心来讲,可能更享受设计师的状态。
创办了木马工业设计团队,做过很长时间设计,主持过几千个项目。可是到第十年的时候,发现前三年做的产品,已经被市场淘汰不见了,内心很不安。反思,什么样的设计作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?
金智安全帽,获红星奖作品
我发现用观念写一本书,建立一个系统,完成一个课程,会对更多人发挥作用。且能经住时间考验。我更希望自己成为观念设计师。
丁伟著作
于是,我慢慢从物的设计,转向系统的设计。我推动的最重要的观念作品,是设计立县的计划。在一个地区,建立起设计系统,做区域品牌活动。把原型设计好,在长时间内发挥作用。
设计立县,福建松溪
设计立县,日照工业设计中心
02当下,想成为设计师很困难
设计师要注意的三个变化
这几年在做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院长,绝大多数时间投入在教育上。教育有很多问题,最重要的是随着产业范式的转变,对设计师的要求发生了变化。
第一个变化,商业升级:
曾经,设计师在一个部门中,是服务者的角色。如今,设计师成为品牌推动者。因为大量品牌变成设计驱动型品牌。曾经,你服务于产品,关注造型、色彩、结构工艺。如今,你站在商业领导者角度,要研究组织结构、战略、管理,怎样驱动一个组织,在困境中突破。
卡尔蔡司眼科设备,获红点、Good design等大奖
第二个变化,设计本质:
还有一个重要转变是:设计,正在从实体产品,转向具有服务、信息属性的产品。工业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实物,也要懂交互、物联网、服务系统。第三个变化,社会设计:疫情到来,整个社会系统、服务系统、管理系统,都需要完整的设计。之前所有的秩序都被打破,设计师面临全新的转变。
擎朗送餐机器人(海底捞同款),获红点奖
如果设计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知识系统,那么设计师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花很长时间去弥补。所以,最近学院提出产教融合,通过设计和产业的结合,拉近距离。让设计师在更深维度思考问题。
山外美术馆
成为一名好设计师,越来越难
过去,设计师的服务对象,没有现在这么多。今天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确实比以往更加困难。因为设计出现了分化和转向。
1.分化
现在,行业产生分化,从生活美学、机械装备、交通工具、物联网、交互、服务系统等等,领域众多。设计师角色产生了分化,出现很多设计创业者,大公司有设计管理者。政府也在积极在推动设计,因此还有平台搭建者。
海尔Ubot机器人
2.转向
产品从物理实体逻辑,转向信息和服务逻辑。在这个过程中,设计师面临很多选择。
什么样的设计师,不会被淘汰?
我建构了一个系统叫“四链融合,七步创新”。设计师需要在产品链、品牌链、服务链、信息链之间,建立起认知。七步创新,洞察、定义、开发…一直到后续传播转化。这28个问题,每一个问题又有5个子项,大概会有140个问题。如果你掌握整个系统,需要有这么多的认知。一定比以往困难很多。设计师要变得无所不能吗?精力却有限。所以我建议设计师,哪怕不掌握,也要清楚整个系统,有知识的宽度。当你真正有实践能力,再去锁定一个细分领域。要有T型知识结构,有宽度和深度。这是今天设计师要有的重要时代特征。
中国需要设计大师和设计创业者
从社会层面来讲,设计师还需要对公众产生影响,传播设计意识。要有对产业输出正确价值观的设计大师存在。他的IP和影响力是很重要的。
丁伟著作《文创设计新观》
比如日本、欧洲,很多国家构建竞争力,都把设计当做手段。日本深泽直人、原研哉,输出自己的意识。德国包豪斯,站在非常高的位置,树立国家品牌形象。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强大,不仅在于产业和经济层面。还在于观念、创造力、哲思、发明,对世界产生的影响。中国缺少大设计师。我们也需要设计驱动的创业者。过去重视科技创新,但把科技成果转换成产品,需要设计。设计,连接消费者需求和科技成果。这是设计师的价值。所以未来设计驱动型的产品和商业,是一个新生事物,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中国设计界的割裂
而今天的中国设计界相对割裂。教育体系里,很多老师造诣高,发表很多文章,但没有实践支撑。职业设计师,做了很好的作品,获很多世界级奖项。但没有把作品梳理出方法论,在学术上提升一个层次。所以我一直在推动产教融合。把学术能量和产业经验融合起来,产生化学反应。那个时候的变化完全是不一样的。
儿童博灵机器人
03如何做中国人需要的设计
中国设计有哪些智慧?
好的设计源于强大的文化。北欧是一种非常极简的文化,孕育出宜家这样的品牌。意大利充满艺术气息,十分奔放。家具、跑车是别样的概念。日本在狭小空间中,研究的是精细化,禅意。美国是消费文化,一瓶可口可乐卖到全世界。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,你看到世界的格局和文化背景下孕育的品牌。再回看中国文化的DNA,了解后才能做出在这个背景下适合出现的产品和品牌。
我过去呢,曾经写过一篇阐释这个问题的文章,叫《中国设计智慧》。提出过几个观点:
1.象形思考,是中国人思考问题的原点。
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,文字最早代表你看待世界角度和态度。
2.中国人强调“悟”的智慧。
比如说我们做菜,盐少许,酱油少许,要去感悟。陶瓷,也是这样的概念。好的陶工,会看窑炉的颜色。颜色透亮,就觉得该停火了。
3.中国的智慧还有善于利用自然。
水流过村落,徽派建筑就在半山处,跟自然非常亲近。
4.我们对小概率事件充满热情。
相传在古时候,有一对兄弟,哥哥烧制陶瓷技术好,弟弟弱一些。哥哥接到朝廷订单,烧出来非常精美。嫉妒的弟弟,半夜抓了一把草木灰,扔到哥哥烧好的窑里。结果取出来之后,把灰擦干,发现产生了非常均匀精美的冰裂纹,传承下来,成为如今的哥窑。如何做中国人需要的设计, 我们要开发当下中国人需要的产品,前提是要懂中国文化。
第二,产品的DNA、美学、气质要满足当代生活方式和用户需求。
在快节奏生活中,你对很多事物的认知、审美取向,都在发生变化,这一切决定了你对设计的理解。若要问这样的产品怎样可以不被淘汰?技术和商业化,决定了一个产品的存在。
当产品遭遇范式转变的时候,和日常生活、文化相关,低技术的产品的寿命反而更长。